为什么外国人认为联想好而中国消费者不买账?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蓝科技   2019-06-18/11:56
  • 为什么外国人认为联想好而中国消费者不买账?

    【蓝科技】祁浩然

    用“顾此失彼”来描述今日之联想最形象不过了。

    联想“因地制宜”的两种发展策略注定了昔日的成就和今日的剧变,在一桩桩海外并购案的推动下联想的国际化终于成功了,但国内市场却亮起了黄灯。

    起初,联想的电脑业务最先弥补了国内的市场空白,也因此在业内筑起了既深且宽的护城河。坚固的城防让对手无从下手,但也开始让自己变得掉以轻心,优势反倒成了劣势。

    在国内市场风头无二之后,国际化就像“兴奋剂”一样,催动着联想不计成本的直扑海外,最直接的表现是联想电脑在国内市场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市场。

    “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在国内市场曾经拥有崇高的地位。从品牌创建之初就拥有强大的优势,不仅受到了中科院的扶持,更是获得了各方面有利的支持,不出几年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当时的联想,成为民族品牌、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典范。很多消费者以购买联想为荣,但是今天,形势似乎急转直下。

    也许联想的销量不受影响,但从口碑、信任度等方面,现在的联想和过去判若两人。

    与国内消费者对联想的态度相比,国际市场,对联想还是十分认可的。甚至在早年间一位北美资深猎头认为“如果你的简历上有华为或联想的工作经历,那将使你非常有竞争力。”

    这句话也印证了联想与华为这两大中国科技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甚至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模式的根源只有两种:联想模式和华为模式。

    从国内到国际为何联想的口碑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蓝科技认为这也是联想的发展路径所决定的,而其中的三个转折点也奠定了目前联想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全球化的好时光——并购IBM

    “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在柳传志忧心忡忡讲出这句话的几个小时后,2004年12月8日上午,联想用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全球IT业震惊。

    彼时的联想已经提出了“高科技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三大战略转型。但在收购IBM之前的几年,由于纳斯达克指数的狂跌、网络泡沫的破裂、投资项目失败等原因,联想已然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特别是2004年3月联想的“裁员风波”更是几乎将柳传志苦心经营多年的联想深化一举击碎,联想PC业务也从200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的30%下滑到24%。

    联想决定“痛做减法”,全面淡出IT服务、网络、软件领域,重新聚集力量于个人电脑。这是IBM找到联想愿意出售其PC业务,而联想的决定可以看做是一步险棋,又或是一根“救命稻草”。

    虽然在并购IBM的PC业务后,国内外舆论沸腾,呈现极端的两面化。一方面,很多人振奋联想国际化的雄心。《华尔街日报》认为“收购案将使IBM成为联想的忠实客户”。另一方面,忧虑之声也不绝于耳。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联想股票更是先涨后跌,《信报》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券商普遍看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消息。”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不论是哪种声音的表达,在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也让全世界认可的联想的实力,极大的提高了联想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同时,这种方式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公司的进步和力量。

    以现在的眼光看待这个这起收购案,用时间得出的结论是,联想当年收购IBM的PC业务无疑是成功的案例,也为联想今后长久站在“世界之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用户、培育市场、技术研发、广告宣传,这些前期功课IBM已经做足了,而联想需要做的就从口袋里掏出一笔钱把它买过来,省心、省力、省时间。

    所以,联想花了12.5亿美元巨资买的可不单单是IBM这个牌子,而是它背后的三样东西:一是市场份额,二是是技术,三就是用入乡随俗的态度博取品牌的“本土化”。

    发展史上的好时光——多元化发展

    在收购IBM的PC业务后,联想在一夜间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计算机厂商,拥有至少13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和7.6%的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占有率。

    2005年8月,联想集团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业绩,期内实现纯利3.57亿港元,这是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首次计入该业务的季度财务报告。

    不断发展的联想集团在2006年1月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再次体现了联想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明显技术优势。在2008年更是首次进入了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榜单,这是中国上榜企业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2013年,联想电脑销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而后,联想集团不再局限于发展PC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不但在传统的个人电脑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在企业服务、移动领域和云服务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联想集团更在2014年4月1日起,成立了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其中PC业务集团成了Lenovo和Think两个品牌;企业级业务集 团旨在为企业提供服务器和存储器支持与服务,而在成立不久之前被联想以23亿美元收入囊中的IBM X86服务器业务也将被归入新成立的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涉足Android和Windows两大主流平台;移动业务集团主要负责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市场中产品。

    从好公司到“被质疑”——联想的问题怎么来的?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电脑开始像电视机一样走进人们的家中。同时凭借联想极高的知名度,联想成为了顶级的公司。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联想的国际化似乎和其口碑表现并不对称。理论上,一个企业国际化的成功,从品牌、信任度等都是正比提升的,而联想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

    似乎联想已不再是过去的联想了,而消费者对联想的态度,在网络上随处可见。

    先是在5G投票方面,有媒体报道称联想站队高通,以至于华为一票之差铩羽而归。而后,媒体称联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企业,虽联想做了出面解释和说明,但似乎没有人选择原谅联想。随后传出联想产品,国内外售价区别对待的情况。

    至此,联想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联想的股价更是达到了单日下跌20%的情况。种种负面情况的影响下,联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公开表态中国将是重要的市场。

    客观地说,在海外市场,联想电脑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无论是销量还是从品牌认知度,都有明显的优势。外国消费者对联想的体验和认可度并不低。

    然而,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对联想的评价并不积极。和早些年的联想相比,简直 是天壤云泥。

    是联想公关的败笔,还是联想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使然?

    我们仅从国内消费者对联想近乎口诛笔伐的态度做比较,这就是联想的失败。

    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不等于国内市场的成功。如果联想的根在中国,他更需要用实际行动重新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联想的危机不在于销量,不在于商业模式,而在于有逐渐被消费者抛弃的危机,在于消费者的信任在降低,这才是最可怕的。

    到现在,联想真正明白消费者为什么不喜欢他们了吗?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