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产品上市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5-01-16/17:16
  • 2015115日,北京——全新的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家族正式在北京亮相。相比前几代处理器,新产品可显著提升系统和显卡的性能,提供更自然、更逼真的用户体验,以及更持久的电池续航能力。该家族涵盖了14款面向消费级和企业级的处理器,其中10款功耗为15W的处理器采用英特尔®核芯显卡,4款28W的处理器采用英特尔®锐炬™显卡。现场展示了来自联想、戴尔、华硕、宏基、惠普等多款终端厂商的2合1产品。

    除了日用品以外,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二大刚需。商务部研究院《2014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预计,信息消费的增速将达到20%以上,成为全年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引擎。因此,人们期待性能更强,更简单、轻便的电子产品的出现,它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对于内容创作与消费的需求。这时,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应运而生,它胜任人们对于在PC上高效率、高性能办公的需求,其可插拔、可变形的形态更可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要。

    卓越性能,畅享视觉新体验

    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采用14纳米制程工艺,较前一代处理器相比,芯片体积减少37%,但晶体管数量却增加了35%。在实现更强性能的同时,续航时间也不断延长,英特尔显卡更为用户打造更强视觉冲击,为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代酷睿的出现,将为用户带来更加强悍的续航表现。凭借电源管理、设计方面的不断完善,以及英特尔14纳米制造工艺带来的效率提升,与第四代酷睿(U系列)相比,搭载第五代酷睿处理器的产品续航时间将延长1.5个小时1。用户在体验超强性能的同时,续航时间却比以前更长。这展示了英特尔处理器家族再次将行业的标准推向更高峰,并致力于生产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

    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家族进一步优化了处理器显卡架构,结合英特尔领先的CPU技术,为用户打造视觉的盛宴。用户将拥有更多的显卡选择,其中包括英特尔®核芯显卡5500、核芯显卡6000和英特尔®锐炬™显卡6100,它们可展示出色的视觉效果,并支持4K超高清显示,同时还可通过英特尔WiDi 5.1将PC、平板上的画面传输至电视上2,让用户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照片、视频等。另外,全新核芯显卡和锐炬显卡还支持VP8、VP9和HEVC的解码,以及图形API(DX 11.2、DX 12 Ready)和图形编程功能,包括OpenCL 2.0和 OpenGL 4.3。相比英特尔核芯显卡5500,英特尔锐炬显卡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更可提供出色的3D功能。从今以后,无论是畅玩大型游戏、观看4K超高清视频,还是与亲朋好友分享旅行照片,用户均可在采用英特尔核芯显卡和锐炬显卡的设备上实现。

    身临其境,重塑人机交互新体验

    为了打造更加直观、自然、身临其境的人机交互体验,搭载第五代酷睿的多款产品配备了英特尔实感技术,让“电脑”具有感知的能力——视觉、听觉、触觉等。用户可以轻松与内置3D摄像头的电脑进行互动,例如手势控制、3D捕捉、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

    “你就是你的密码”成为现实——在不同设备、不同网站、不同应用上,具有英特尔实感技术的第五代酷睿都能提供无缝的、简单的、安全的认证方式。另外,带着对“无线”体验的憧憬,用户可通过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 v.5.1以及WiGig无线坞站,让无论是身处家中还是会议室的你,都能以无线的方式将显示的内容投射至更大的屏幕,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或快乐,而不受任何电缆或电线的约束。为了让PC能更加顺畅的与用户对话,英特尔语音助手技术允许用户使用语音命令启动应用,电脑则可更加智能、聪明的回答用户问题,甚至在电脑休眠的时候,用户更可通过声音来唤醒电脑3。搭载英特尔实感技术的第五代酷睿的2合1产品,将通过人机自然交互的界面来增强用户的体验。

    尽显风采,第一批五代酷睿产品即将上市

    此次发布会展示了多款搭载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个人计算设备,分别来自联想、戴尔、华硕、宏基、惠普等厂商,这些不同尺寸、外形、价格的产品让2合1的品类百花齐放、各展风采。

    联想的ThinkPad S5 Yoga采用了内置3D摄像头,以及360度翻转触控屏,在现场,具有手势识别功能的实感技术游戏等也在S5 Yoga上进行了展示。采用了英特尔核芯显卡5500的戴尔XPS 13,在播放4K高清画面的同时,处理器可释放了更多的空间处理其它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另外,多款轻薄、酷炫的2合1产品和笔记本产品也在此次发布会上大放异彩,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

    第五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专为下一代计算设备而打造,可广泛应用于更多的设备上,包括笔记本电脑、2合1设备、超极本™、一体机以及小型PC等,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舒心、畅快淋漓的体验。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