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更强劲 华硕新一代UL系列配i3i5芯睿智上市

  • 来源: 驱动中国 作者: sevenleaf   2010-08-09/15:52
  •       对于商务人士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效率和时间。与之相对应,一款商务笔记本最需要具备的,自然就是处理效能和续航时间。曾以12小时单电续航闻名于市的华硕UL系列,近日推出采用全新英特尔酷睿i3/i5处理器的新一代机种,在原有轻薄长效的基础上,提供更强劲动能,打造今季时尚商务的热门单品。
          针对便携与主流的双重需求,华硕新一代UL系列推出了13.3英寸的U35和14.0英寸的U45两款机型。外形设计上,它们均延续以往的轻简设计,采用经过6次复杂工艺反复锻造的银黑两色纯铝合金拉发丝面板,彰显光泽质感。内部配置上,则由于酷睿i3/i5核心的加入,使整机处理效能登上全新高度,并在高效能造成功耗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将续航能力成功维持在10小时以上,带来非常出色的综合表现。

          酷睿i3/i5 高效提升
          在新经济形势下,每一个职场中人,都需要以更高的效率,更严谨的态度,应对越来越复杂、繁琐的工作。拥有强劲之“芯”的华硕U35/U45,当然也已经做好准备,来帮助用户更睿智地完成工作。
          两款机型此次选择的酷睿全新架构i3/i5核心,对单线程的处理有明显提升作用,其中i5核心机型所拥有的英特尔Turbo Boost技术,更足以应对多线程应用所带来的复杂数据,即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也一样毫不费力。此外,独特的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还可以根据程序需要自动匹配处理速度,无需用户干预就可以对处理性能进行优化。

          10小时续航 无“限”随行
          长期以来,商务人士为了保证笔记本的用电,都习惯性地随身带上适配器,而华硕UL系列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即使是新一代U35/U45在CPU升级功耗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达到10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视实际软硬件配置及使用情况而定),轻轻松松把适配器抛之脑后。
          集聚华硕绿色科技研发成果的独家Power4Gear技术,支持多重应用模式下的耗省方案,无论是用U35/U45处理文件、图片,或是观看视频,都将实现最优化的智能省电;利用NVIDIA Optimus智能双显自动切换功能,达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完美平衡;此外,新一代长效电池的使用,也让两款机型储备了更强的“体力”,陪伴用户轻松出行。

          GeForce G 310M 纯正影音
          随着现代商务工作对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增加,商务本对于图片、影音解决方案能力也有了更高需求。无论是为自己的idea做更生动的展示,还是忙里偷闲欣赏一些轻松的视频和影音作品,优秀的影音表现力都不可或缺。
          华硕U35/U45装备了显像处理能力出色的NVIDIA GeForce G 310M独立显示芯片,能够轻松支持高清解码以及常用的图形处理软件;配合16:9黄金比例的LED背光屏分辨率高达1366*768的图像输出,或者通过其配备的HDMI接口接入大屏幕,享受逼真生动的高清视觉体验。位于笔记本掌托下侧的双声道奥特蓝星扬声器,则通过放大30%的音响效果,以及SRS音效还原软件,将原声源的唯美震撼毫无掩饰地放送,让每一次方案展示或影音赏析都完美无憾。

          防误应急 便捷贴心
          作为无微不至的商务伴侣,华硕U35/U45除了提高效能和保持续航能力,还采用了一系列人性化的设计,为工作的准确度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完备保障。
          键位间距适中的分岛式键盘,可以有效避免因键位过挤的输入错误,同时减少灰尘的落入;没有鼠标,看图片不太方便时,触控板的多点触控设计,用户仅需通过两根手指的移动就能够轻松放大/缩小图片或浏览网页;有紧急事务,需要快速收发邮件时,华硕独家“Express Gate”技术,只用8秒钟就能解您所急。

          依然质感优雅的外形,依然如影随形的轻盈,依然无拘无束的超长续航,以及更加出色的效能表现——华硕新一代UL系列U35/U45,让商务人士有了更多的选择理由。据悉,目前该系列机型已在内地上市,相信很快会在卖场与广大用户见面。


    相关文章导读:

    华硕 隆重推出AIRO 滑动键盘笔电概念笔记本

    华硕又添时尚新丁 易PC S101即将发布

    搭载PUMA娱乐视讯 华硕F5Z粉墨登场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