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而思甜 笔记本技术卓越奖五年回顾

  • 来源: IT168 作者: 陈晨   2008-12-05/17:37
  •     编者按:从2004年至今,由IT168主办的“技术卓越奖”评选已走过了五年。每年由IT168邀请IT权威媒体资深专家、国家权威部门及科研院所权威专家与IT168资深编辑与评测工程师,组成近40人的专家评审团,对一年的IT技术与产品发展做一次精彩的点评,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技术卓越奖”。获奖产品不仅引领当年技术创新之风潮,而且影响未来用户采购之趋势。

        五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对技术创新极其活跃的IT产业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颇有点儿沧海桑田的味道。为便于广大网友了解IT产业技术创新的趋势、采购符合未来技术趋势的产品,IT168推出了“技术卓越奖回顾”系列报道,通过回顾各产品线前4年的获奖产品、总结今年的热点技术以及产品,勾勒出各条产品线最近五年技术进化的基本脉络,进而描绘产品创新的未来趋势。今天发布的是系列报道的第二篇,介绍的是过去五年笔记本电脑进化的编年史。

        自2004年第一届技术卓越奖评选开始,每届评选IT168都会邀请IT权威媒体资深专家,国家权威部门及科研院所权威专家与IT168资深编辑、评测工程师,组成专家评审团,秉承中立、客观、专业的宗旨,对当年的IT技术与产品发展做一次精彩的点评。

        2008年,已经是IT168.com第五度举办技术卓越奖的年度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笔记本电脑作为最近几年IT行业消费级市场上发展最快的产品线之一,笔记本年度奖项的评选在历年的技术卓越奖评选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在新一届的IT168技术卓越奖评选结果揭晓之前,笔者将沿着前几年笔记本重要技术的轨迹,为各位读者朋友回顾一下笔记本领域的五年风雨历程。

    #p#副标题#e#

        笔者眼中的2004年是全面发展的一年;是冷静思考的一年;是个性张扬的一年。那么在2004年里,笔记本市场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现在让笔者一一道来。

        MXM——未来显卡之声

        公元2004年5月17日,这个对于笔记本显卡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Nvidia和广达、华硕、纬创资通、建基、大众等10家台湾笔记本电脑厂商,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移动PCI Express模块(MXM)规格。

        MXM一种全新理念的移动图形处理卡。它支持PCI Express 16x,安装MXM后,笔记本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更新他们笔记本电脑当中的图形芯片。 MXM设计有三种不同的模块格式,满足了笔记本市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MXM I针对轻薄笔记本,MXM II针对主流笔记本电脑,而MXM III则针对台式机的替代产品。一个230针的插槽使得三种型号MXM模块间的转换变得非常简单。用户可以任意选择三种不同型号的MXM模块,通过这个连接器能够轻松与笔记本电脑连接。

        可以说MXM的提出一举解决了以往笔记本显卡无法升级的弊病,并且在这之前NVIDIA已经推出了相关的产品。除了令人欣喜的技术变革外,Nvidia表示它将把MXM的这一规范完全免费的提供给各大厂商甚至免费提供给自己的老对手ATI使用。

        在NVIDIA刚提出MXM不久后,ATI紧跟着就发表声明,称将会推出自家的AXIOM (Advance eXpress I/O Module)标准,并且不会与NVIDIA的MXM互相兼容。

        Dothan、Athlon 64、Efficeon——处理器的对抗赛

        可以说2003年最大的好戏就是迅驰和Athlon 64的对抗。到2004年初,迅驰平台已经成为移动市场的绝对主流,而此时的英特尔则是承胜追击,进而推出了新一代迅驰处理器—Dothan。

        Dothan核心的Pentium M处理器不但倍增了L2 cache,而且改善了缓存和流水线的预算方法,前端总线也提升到了533MHz,运行效率更高。虽然与之相搭配的平台代号Alviso的915平台在2005年才能推出。但这并没有影响Dothan的普及,较短时间内绝大部分的Pentium M处理器的笔记本都已经升级为Dothan CPU。

        Intel的老对手AMD看到Intel风光,自己当然不能闲着,Athlon 64的本本在200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这还不够,AMD在高频的3400+上市的同时效仿对手将所有的移动CPU都进行了大幅的调价。并且将在不久后大量的进入市场。

        一直在INTEL和AMD的阴影下艰难生存的全美达终于推出了搭配它的Efficeon处理器的本本。新的Efficeon处理器采用台积电的0.13微米制程生产,定位在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市场,所提供的指令执行性能大幅的提高,虽然还不能还同频率的Pentium M处理器相比,但性能也相差不大。何况全美达一直不是以性能为卖点的。

    #p#副标题#e#

    宽屏、轻薄——不变的主旋律

        如果有人问今2004年笔记本的流行元素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宽屏笔记本。如果说2003年的时候以明基的Joybook6000为代表的宽屏笔记本还不成气候的话,那么2004年这一年可谓是宽屏笔记本井喷式发展的年代,截止至2004年底已经有不下10个品牌蜂拥而至。随着DELL和HP两大巨头的最后加入,宽屏的阵营几乎囊括了除了IBM之外的所有厂商。从夏普的7.2英寸超小宽屏到SONY的17英寸巨无霸,从超轻薄的S300N到高性能的家电替代机A19CP,可以说宽屏已经将多元化发挥到了极至。随着第五代液晶生产线的大量投产,液晶面板进一步的降价,宽屏笔记本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好。

        2004年,轻薄依然是不变的主旋律。一直致力于轻薄设计的三星推出了在大尺寸领域的轻薄产品X30,它的重量仅2.4kg,厚度也只有26.2mm,而上述参数竟然是在描述一款15.4英寸的笔记本产品。此外,华硕在也推出了前部最轻薄处只有17毫米,轻仅1.28kg的S5NE。此款12.1英寸的产品,与手提包的重量相差无几。此外,华硕双陆续推出了S1N、M2N、M3N、S5N、S5NE、M5N、M6N、S200N等八款轻薄型笔记本产品。对于华硕来说,笔记本轻薄化设计成为其展示技术实力的重要舞台。

        而当时作为笔记本行业老大的IBM,也把2004年笔记本前期推广重点放在了轻薄产品方面,并在当年发布了其自家有史以来最轻薄的笔记本产品ThinkPad X40,它的起始重量仅为1.23kg,甚至比一个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包还要轻。

        笔记本家电化——值得探讨的发展路线

        随着BTO和代工的大量出现,现今的笔记本市场越来越缺乏个性化、时尚化的产品,只是一味的轻薄和宽屏是不够的。只有在满足日常应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个性化,让人眼前一亮,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注意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本本摒弃了一成不变的黑色外观,而加入了更加时尚的元素。

        而家电化也是一个趋势,家电化和宽屏一样,都是为了创造新的卖点。局限于传统笔记本只会面临杀价和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促使家电化这一大部分厂商刚刚涉足的领域竞争分外激烈。目前的本本也越来越向这一方面发展。COMB光驱、内置摄像头、不开机听CD、电视卡、丰富的多媒体接口和软件甚至指纹识别功能都被引入的宽屏笔记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功能被引入笔记本。

        另外产品也更加注重简洁的风格和整体性。毕竟作为商务用户,一些花哨的功能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风格简洁实用的产品也是一个方向,在这一方面此前的IBM一直表现的相当不错。

    #p#副标题#e#

        如果说在04年笔记本还是不属于普通大众的奢侈消费品,那么2005年,笔记本诞生的第二十个年头,也是它走下神殿走进百姓家庭的一年……

        芯片之争——64位处理器进驻笔记本

        2005年1月9日,英特尔第二代迅驰移动计算技术——SONOMA正式发布。采用了新型Dothan处理器、Alviso芯片组以及INTEL PRO/WIRELESS 2915ABG无线芯片,533MHZ前端总线、DDR2内存、PCI express总线、 SATA硬盘等一系列先进指标,代表了英特尔在移动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第一代迅驰平台相比,处理器已经内建至2MB高速二级缓存,并采用了更先进的90纳米工艺,最高的主频也提高至了2.13GHz;系统前端总线已经升级至了533MHz;主板芯片组将会整合完全支持DX9技术的图形核心模块GMA900,3D性能大概可以提升两倍左右。

        2005年3月10 日,AMD正式发布了TURION 64系列移动处理器,其采用90 nm SOI技术,支持SSE3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支持64位运算。较INTEL得PM相比,虽然两者都基于90纳米制程,不过AMD的CPU之一级缓存比PM足足大了一倍,保证了指令执行的速度更快。而且Turion64支持SEE3,可见其多媒体命令执行能力将大大超过仅支持SEE2的PM。AMD的一系列举措,意味着64位的处理器开始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而此时AMD跟INTEL之间的“芯片之争”也愈演愈烈。

        就实际应用对两者而言,INTEL的SONOMA平台表现并没有我们在其刚发布时表现的那么乐观;而AMD的TURION 64芯片性能也一改我们往昔印象中AMD高能耗高发热量的陋习,且全面引领64位移动计算市场。在国外某权威网站对INTEL和AMD移动芯片的PK中,最终的测试结果显示,两者综合性能AMD略胜一筹,被INTEL神话的SONOMA平台能耗甚至高于TURION 64系统!

        市场走向——低价不是万能的

        当神州推出3999的超低价笔记本惊爆大众眼球时,那么国内某三线品牌推出的2999的“笔记本”可真是把LAPTOP这个凝聚着科技和智慧的电子产品给糟蹋了!也正是由于这些厂商急于求成的短视行为,反到让消费者冷静了不少,并没有对其产品趋之若鹜,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外的一线大品牌笔记本厂商。

        因此,随着戴尔Inspiron 2200和惠普Pavilion ze2202AP笔记本的推出,拉开了05年度本本跳水大赛的序幕!而后,一向保持高端形象从不俯首的IBM也将其R50售价拉到不足七千元,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此举真实伤透了大批小黑粉丝的心。由于易主之后的THINKPAD品牌效应已是今非昔比,大批的IBM用户开始流失到DELL、HP的怀抱,新联想的“老大”地位遇到了新的挑战,孰王孰寇?最终的战果我们会在06年目睹。

        价格的下滑直接翘动消费类市场增长明显,各品牌继续发力谋求更高整体业绩。二线厂商向一线大品牌看齐,一线大品牌继续以各自独门绝技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商用笔记本领域树立高端形象,这里更多的是IBM、HP与SONY、NEC等国际巨头的拼杀。

    #p#副标题#e#

    2006年笔记本市场可谓风起云涌,从上游技术革新的角度看,由于英特尔与AMD之间的激烈斗争,使得CPU的技术升级不断加速,从NAPA、酷睿2到四核,2006年的技术革新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刻。

        当回首2005年时我们应当会看到在2005年笔记本界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比如INTEL公司推出了新一代迅驰笔记本平台sonoma,而ATI公司也推出了性能更加强劲的移动版Mobility Radeon显卡,而其结果就是让人们看到了在笔记本电脑上出现了极大的性能提升。不过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2005年并不能称之为笔记本新技术的发展年,我更多得愿意将2005年称之为笔记本技术转型的过渡年。但是在2006年,移动计算机技术却正在经历着飞速的前进,而今天在这里我会给一一大家回顾在2006年里出现的几个里程碑式的移动计算技术。

        处理器——今天你双核、64位了没有?

        2006年一个磨破了耳根的词语就是“双核处理器”。从年初,AMD跟INTEL两方就真假双核大打出手,紧跟着又来了一次真假64位处理技术之争,再到年末的INTEL酷睿2处理器对市场的全面洗刷,双核、64位处理技术成为了消费者心中两个挥之不去的词语。

        2006年,AMD全面入侵Intel传统盟友厂商。全球笔记本OEM三强之中,除联想没有搞定外,其它两家前后与AMD展开合作。惠普更是不遗余力的全面铺货AMD处理器笔记本,尤以商务笔记本为最甚。戴尔也在千遮百档之后,开始采用AMD移动处理器作为用户的新选择。

        这一年,对于Intel来说并不轻松,纳斯达克(INTC)的股票一度跌破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是它与竞争对手AMD的降价战。在不断被对手在技术层面超越中,Intel一直引以为傲的技术领先者身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好在有了后来酷睿2 MEROM核心处理器的横空出世。而该处理器也创造两个“之最”,最强大的笔记本处理器,新老交替最新的移动处理器。

        酷睿2 MEROM核心处理器无论是在电池使用时间,还是多线程处理性能,都牢牢的占据了移动处理器市场的至高峰。而AMD在INTEL发布酷睿2 MEROM核心处理器后,几乎没有了消息。

        客观来说,2006年AMD移动处理器的技术更新速度确比Intel快,抢先发布支持64位处理技术的移动处理器,抢先推出双核处理器。而正是这些举动直接刺激了Intel的神经,最终导致Intel提前1个月发布酷睿2 MEROM核心处理器。此外,在这一年由AMD所倡导的移动处理器降温技术终于让自家滚烫的移动处理器慢慢冷静了下来。但其处理器最高功耗仍比Intel同级别处理器高出2W左右。

    #p#副标题#e#

    笔记本屏幕——宽屏年提前到来

        2006年,除去上页所说的移动处理器之争外,第二大变化当属笔记本屏幕比例的转变。在这一年4:3比例的笔记本液晶屏幕全面落败,16:10比例的宽屏笔记本全面占据主流笔记本产品线。有人说“2006年就是笔记本宽屏年”,依笔者来看,此话倒也不假。

        回想2006年初,卖场里的笔记本几乎全部换装至16:10比例的笔记本。此时仅有ThinkPad、惠普、Dell三大厂商还在采用4:3比例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务笔记本。而到了2006年底,在中关村卖场里面几乎完全看不到采用传统4:3比例液晶面板的笔记本。

        以上这些改变也是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2006年中惠普为旗下商务笔记本NC系列全面引入宽屏设计,这一举动代表了一线笔记本厂商对商务机型的重新定义。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商务笔记本不应沾染太多影音娱乐因素。而16:10比例的笔记本液晶屏幕作为家庭娱乐笔记本的象征自然也不应该进入商务笔记本之列。可是不少商业用户却表示,宽屏并非是洪水猛兽,并且还可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又为什么不能在商务笔记本中引入宽屏的应用呢?此后,正是惠普率先相应了消费者的要求,才又开造了一个商用笔记本销售的黄金时代。

        在惠普商用笔记本供需两旺的情况下,时任全球笔记本销售冠军的戴尔也开始发布宽屏商用笔记本D420、D620、D820等机型。最后到了年底ThinkPad也终于放下了最后的矜持,转投到宽屏商务笔记本阵营。并相继发布宽屏版X60、T60,就这样商务笔记本全面进驻宽屏时代。

       北桥芯片——让集成显卡更牛点

       笔记本之中与液晶面板有着最直接关系的非显卡(也称GPU)。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集成显卡在这一年之中的改变。虽然大家都不是很瞧得上笔记本主板上集成的那颗显示核心,但这并不妨碍Intel想将集显GPU性能变得更强,进而独霸移动GPU市场的野心。这一年Intel所发布的945GM北桥芯片中所集成的GMA950 GPU让大家对集成显卡性能的认识有了重要改观。

        实际上,在我们的游戏测试中,这核GMA950 GPU已经可以运行绝大多数的大型3D游戏。虽然效果差了点,但采用集成GPU的笔记本可以拥有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更小巧的机身体积,则是更多消费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AMD方面,其新推出的移动主板芯片组Xpress 1150中已经开始全面采用X300 GPU。虽然后者在性能上比起独立的X300 GPU还有所欠缺,但实际性能已经全面超越Intel的GMA950。不过由于缺少的统一移动平台制造标准,最终拖累了该芯片组在市场中的表现。

    #p#副标题#e#

    硬盘——技术创新繁多,性能瓶颈重大突破

        我们知道,硬盘物理结构在过去十年中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传输性能及单位容量的提升之路也逐渐步入瓶颈。但是当时间进入到2006年,电脑硬盘技术却突然出现了一堆新名词。

        由于,英特尔、AMD的直接推动国,笔记本主板芯片组开始提供原生SATA硬盘接口,这也促使笔记本厂商开始为笔记本产品过渡至SATA接口硬盘。相比原有的IDE接口,SATA拥有更佳的通用性、更快的外部接口速度。自此,笔记本硬盘外部接口传输性能再上一层新的台阶。

        与SATA接口同年出现的硬盘技术还有“垂直记录”。这个由希捷率先研发出来的硬盘存储改良技术,可以大大缓解笔记本硬盘容量一直偏小的问题。众所周知,由笔记本电脑体积及散热的限制,2.5英寸的笔记本硬盘最多容纳两块盘片,这就导致了笔记本硬盘容量无法像3.5英寸台式机硬盘那样大幅度提升的问题。而正是因为有了硬盘“垂直记录”技术的面世,笔记本硬盘单碟容量可大幅提高至160GB。这样扣除成本问题不谈,笔记本硬盘容量提高至320GB也就成为可能。

        同一年,除“垂直记录”这一重要技术诞生之外,“混合式硬盘”技术的诞生也是当年力求突破硬盘性能瓶颈的另一重要技术。它将非易失性闪存作为传统硬盘的缓存,利用其恒定快速的读取时间来改善磁盘的平均读取时间,以达到改善磁盘性能的目的。其效能的直接体现就是操作系统的加载时间和关机时间被缩短到不足一秒。

        光驱——蓝光,高清视频的最佳载体

        在存储领域,今年另一亮点就是蓝光光驱正式进驻笔记本。而索尼则成为众笔记本厂商之中首个吃螃蟹的笔记本品牌,其旗下的笔记本AR18CP进而成为首台配备蓝光光驱的笔记本机型。

        蓝光光驱不仅可以读写CD/DVD/蓝光光盘(蓝光光盘可以容纳50GB数据容量),更能提供高达每秒48Mbps的数据传输率,从而也使播放1080p高清视频成为可能。但直至今日,配备蓝光光驱的笔记本电脑终因价格问题,而高高在上,远离普通消费者。

        除以上已经正式应用的笔记本技术之外,在06年还诞生了一项名为“燃料电池”的技术。该项技术志在改变笔记本续航时间不甚理想的现状。但现在看来,燃料电池由于安全性及制造成本的制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副标题#e#

        毫无疑问,2007年是笔记本飞速发展的一年,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看,由于英特尔与AMD之间的激烈斗争,使得处理器的技术升级不断加速,从迅驰4平台的发布到AMD TK处理器的出现,2007年的技术革新推动了整个笔记本产业。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笔记本普及大潮的到来,笔记本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得厂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戴尔在渠道上追求大的变革,联想背靠奥运进行着奥运营销,惠普在产品型号上大力丰富,ACER则收购GATEWAY加速全球化战略,如此种种,都表达出现今笔记本产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以上一切的一切注定了2007年成为笔记本市场不平凡的一年。

        迅驰4:移动运算平台升级

        2007年,“提升性能”依旧成为笔记本产品的主要话题。为此,Intel和AMD在今年推出了新一代移动运算平台。Intel迅驰IV代Santa Rosa和AMD Turion 64 X2双核移动运算平台的发布后,引起了笔记本产品硬件的大规模升级。

        配置Santa Rosa移动运算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不仅为用户带来性能上大幅度的提升,同时针对日趋重要的上网、娱乐功能给出了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新的英特尔965移动芯片组内嵌802.11n 4965AGN无线网卡,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接驳互联网便捷的同时,也将网络连接提速。集成的GMA X3000显示核心,能够兼容DirectX 10,大大提高了3D渲染性能。较前代迅驰平台相比,基于Santa Rosa平台的酷睿2 Merom处理器,提供了对64位运算的原生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双核处理器的性能,并减小双核处理器的功耗。

        硬盘:摒弃传统的固态硬盘技术

        07年在笔记本市场,SSD成为了人们瞩目的技术。SSD全称是Solid StateDisk,译成中文就是是固态存储。目前通过厂家的努力,现在消费级的固态硬盘产品已经实现了67MB/s的读取以及45MB/s写入速度,同时IOPS的速率也可以达到7000,这个差不多是普通硬盘产品的100倍,因此当固态硬盘解决了I/O的瓶颈问题之后其性能将会带来大幅度的提升。

        同年,SSD硬盘已经受到了很多国际大厂的重视,包括戴尔、SONY、三星、东芝、富士通等在内的部分笔记本厂商都推出了或者可以选配SSD硬盘的产品。可以说固态硬盘产品非常适合于笔记本市场,对笔记本来说,SSD固态硬盘将有机会成为传统硬盘的最佳继承人,因为它的优点完全弥补了传统笔记本硬盘的缺陷,在性能与功耗方面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平衡,如果固态硬盘在未来能够达到一个较合理的价格,相信其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p#副标题#e#

    独显:商务也娱乐

        在大多数人眼里,以往具有游戏功能的独立显卡笔记本就是“娱乐”的代名词。但伴随着HD高清视频解码等数字化娱乐技术加入新一代独立显卡之后,游戏迷不再是独立显卡笔记本的唯一用户群,家庭用户、时尚一族、在校大学生都将独显笔记本视为首选,严谨的商务机型也慢慢与独显联姻,“商务娱乐主义”潮流逐渐在写字楼中风行。

        于是今年随着英特尔迅驰4的发布,针对笔记本移动平台的NVIDIA GeForce 8M系列GPU以及AMD所研发的ATI HD2000系列移动GPU也相继发布了。后两者不仅完整支持微软DirectX 10,并且还加入了HD高清视频硬解码等诸多技术。

        相比DirectX 9,DirectX 10放弃了以往的顶点/像素着色器的架构模式,改用统一架构的几何着色器,将GPU彻底解放,可以自由的进行顶点创建,对象建立、像素着色等多种操作,甚至在未来进行物理运算。可以说,这是自DirectX 7支持T&L、Direct X 8支持着色器以来,全新的一次架构革命,可以进一步降低CPU的资源开销。

        Kite Refresh——来自AMD的反击

        AMD在2007年第二季度时发布了移动双核速龙处理器,尤其是两款TK-53、TK-55移动处理器对2007年下半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可以说推动低价笔记本市场走向全面64位计算和双核处理的新时代。但是对于AMD来说,07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推出了第一款移动平台,代号为"Trevally",就是目前的主流AMD移动产品,包括SocketS1接口的炫龙64 X2处理器、RS690T芯片组以及SB700M南桥芯片,双A的强强组合也变成为了英特尔及"迅弛"平台的最强有力竞争对手。

        AMD以前一直使用开放式的移动平台理念,但是在成功收购ATI之后,AMD也拥有了强大的芯片组及图形处理器的研发能力,于是AMD开始向自主平台化方向发展。作为AMD笔记本专用的整合芯片组,RS690T内建的Mobility RadeonX1250系列图形处理器自然备受关注。Mobility Radeon X1250支持DirectX9.0b,最多可共享128MB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最大支持分辨率为2048x1536。

        透过Mobility RadeonX1250,使M690在AMD移动平台上首次提供了对ATIAVIVO视频技术和对HDMI/HDCP的支持,支持增强型MPEG-2硬件解码加速、MPEG-4解码、WMV9解码硬件加速等。此外,M690T还支持额外的MXM显卡扩充,集成了HDMI与DVI接口,视频输出方面要优于英特尔的Santa Rosa平台。

        总结:

        五年的技术卓越奖,很好的诠释出笔记本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五年。在这五年中,随着英特尔、AMD等上游厂商对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以及惠普、联想等OEM厂商的不断整合竞争优势,笔记本电脑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08岁尾,回首往事,大陆笔记本市场已是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欲知08年度笔记本市场发展详解,请见2008年IT168技术卓越奖后续报道。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