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对“轻”的追求,那莫过于蒲公英,因为这种极轻的本质可以帮助它将生命传播至世界各地;而在编织丝纱时,人们会去追求“薄”因为如蝉翼可透的做工能够带来一种切肤的舒适……
轻薄笔记本之争 富士通P8010笔记本全国首发详细测试
4月份,在我们紧紧的拥抱着2008年来并已经初感其温暖的时候,富士通诠释了它对于轻薄的理解,旗下的LifeBook P8010笔记本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这款产品以12.1英寸全内置的机体在含电池的情况下仅重1.3kg,并且最厚处37.4毫米的设计也可以让用户轻易的将它放进自己的提包内而不用购买专门的笔记本电脑包。
富士通P8010笔记本视频评测
就像视频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您对这款富士通的P8010笔记本产生了诸多的疑问,究竟它能够以怎样的锋利来对抗MacBook Air这样利刃般的产品?相信在后面的评测文章您将可以找到答案……
#p#副标题#e#
·笔记本整机外观、设计尺寸及称重测试
独特的3D立体顶盖采用了玫瑰金的涂装
顶盖边缘处的隆起源于内置摄像头
屏幕顶盖部分的细腻与整机的轻盈致使了这款笔记本在握持的时候具有很好的手感,并且得益于整机模具较高的制造工艺,所以P8010表现出的是一种完整,并没有因为部件松散而出现异响。
时尚的产品少不了无锁扣的设计
富士通P8010笔记本称重测试
笔记本机体尺寸列表 单位:mm |
|||
型号 |
长 |
宽 |
高 |
富士通P8010 |
274.2~280.4 |
210.1 |
28.5~37.4 |
P8010笔记本整机长宽高274.2-280.4mm×210.1mm×28.5-37.4mm。通过称重也可以发现其在含有电池模组情况下整机仅重1.33kg,这在12英寸的产品中可以算是一款近乎“鸿毛”的产品了。另外在含有电源适配器的情况下P8010也只有1.62kg,完全不会给那些“移动”人群带来任何重量方面的负担,并且这种轻盈也是该款产品的主要特点之一。
#p#副标题#e#
·仅有5毫米宽的屏幕边框与显示效果测试
“薄”同样体现在屏幕边框处
内置130万像素摄像头
与位于键盘边框处的麦克风搭配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沟通效果
内置摄像头实际拍摄效果
不过对于常规的网络视频交流,这颗摄像头还是绰绰有余的,特别是配合位于键盘边框处的内置式麦克风这款P8010将会在小巧轻薄的基础上显示出一种“全能”的味道。而围绕在屏幕上下边框处的6颗黑色橡胶垫片也可以将屏幕与键盘进行一定距离的拉开,避免在顶盖合毕时屏幕与键盘部分相互摩擦造成损坏。值得一提的是在屏幕边框四周,P8010笔记本均内置有特殊的衬垫以有效的防止边框变形情况的发生。
采用12.1英寸宽屏幕镜面液晶显示器
富士通P8010笔记本采用了12.1英寸的宽屏幕镜面液晶显示器,通过Everest测试软件可以发现该机采用了富士通原厂的液晶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备1280×800的标准分辨率、300流明的较高亮度以及400:1的对比度。
显示面板信息摘要
需要说的是P8010笔记本以白色的LED(发光二极管)作为背景光源,相比以往的CCFL(冷阴极荧光灯)这种设计可以更好的降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的功耗、增强整机的环保性。除此之外在屏幕亮度也更为均匀、色彩表现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针对一部分的笔记本有着日趋严峻的轻薄需求,LED背景光源的设计因为不需要灯管,所以导光板的厚度能够大幅降低,整组背光板的厚度可以降低一半左右,并且在使用寿命上LED背景光源均较CCFL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古旧时钟测试样片 林间小屋测试样片
针对P8010笔记本的液晶显示面板,编辑采用佳能450D单反相机对其进行拍摄。并且通过通过对样片的分析能够发现该机在对细节以及颜色的表现上十分出色,特别是对“古旧时钟”的纹理部分的表现上更显强势。不过在灰阶表现上P8010就稍显一般了,特别是在显示至最后2%的时候会出现含混不清的情况。
屏幕漏光测试
由于是工程样机,所以本次参测的这款P8010笔记本在屏幕漏光的控制上并不理想,特别是屏幕下边框处与左上角的漏光问题较为严重,希望在量产型P8010笔记本上这个问题会得以解决。
垂直可视角度测试
水平可视角度测试
在可视角度的测试方面P8010也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可以看到在将屏幕进行一定的角度变换后,其所显示的颜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垂直角度在大于150度后基本上就很难辨别屏幕所显示颜色。而水平可视角度表现稍好,但是在角度大于70度时也会出现色彩暗淡的情况。不过考虑到,P8010笔记本的商务应用层面,这样的测试结果尚可被我们接受。
银白色金属屏幕转轴
笔记本左右两侧屏幕转轴
屏幕顶盖最大打开角度为160度
如果您阅读过编辑早先的笔记本评测文章就可以了解到,下沉式屏幕转轴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增加机体底座部分厚度的情况下对屏幕顶盖提供支撑。对于以轻薄为主要目的的富士通P8010笔记本而言,其责无旁贷的选择了下沉式屏幕转轴,并且采用铰链作为阻尼输出源。通过多次开合试验可以发现采用了下沉式转轴的P8010笔记本屏幕顶盖最大打开角度为160度左右,并且在关闭至40度时会自行失去阻尼力而关闭顶盖。需要说的是,由于阻尼丧失点的位置较高,所以在扣合顶盖的时候会与底座产生较大的冲击。
屏幕顶盖打开效果
也是得益于铰链阻尼源的优势,P8010笔记本在屏幕旋转至各个角度的时候都能够输出均衡的阻尼力,并且屏幕没有任何的晃动或者位移情况的发生。而且在多次开合屏幕顶盖后该机也没有出现回转生涩或者松垮等问题。
#p#副标题#e#
·键盘底座部分设计
笔记本键盘底座细节设计
由于包括主要按键区在内的键帽均被等比例的进行了些许微缩,所以在录入时候会感觉到键帽变小以及键距的拉近,特别是对于男性用户而言仍旧不免出现连击的误输入问题。不过需要说的是,在一定时间的上手后,用户仍旧可以自如的操作该机键盘,但这在以往传统的10.6英寸笔记本上是难以想象的。
键盘键帽细节 采用特殊的人字形架构
分列于键盘操作面上方的扬声器单元
虽说是以轻薄作为主要设计思路,但是P8010笔记本却并没有如同其它产品那样在音频等方面进行缩减,分列于键盘操作面上方两端的扬声器单元可以提供优秀的音频回放能力,尽管距离奥特蓝星、JBL等这样的品牌移动扬声器依旧有着差距,但是相对其它的轻薄型笔记本而言该机已经能够称得上是“金嗓子”了。
系统状态指示灯
快捷功能按键
富士通设置中心 系统节能状态切换 外接显示设备设置
4个乌金质感的快捷按键则可以对“富士通支持中心”、“系统节能状态切换”、“外接显示设备设置”以及“网络浏览器”4种功能进行快速激活,并且在系统通电后相应按键上方会有蓝色的LED提供说明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开机的时候6个系统状态指示灯会与4个快捷按键标识灯一起依次点亮极具视觉冲击力。(相应演示可见第一页的视频部分。)
较为人性化的是系统开关按键与快捷按键有着一定距离的拉开,蓝色的LED指示灯配合表面下凹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光线昏暗时用户由于误触开关电源按键导致的尴尬。只是由于系统状态指示灯的位置并没有进行特殊的设计,所以当用户合闭屏幕顶盖的时候很难了解笔记本当前的运行情况。
笔记本左右掌托
内置式鼠标触摸板
10.6英寸的整机模具仍旧提供了宽阔的笔记本左右掌托,能够允许用户在长时间录入时将双手置于其上降低疲劳感。鼠标触摸板表面使用了磨砂工艺进行处理,并且感应区部分采用了无缝式的设计可以避免长期使用笔记本后造成的灰尘积累。鼠标感应区对鼠标指针定位十分准确,并且得当的材质选择也可以在用户手指潮湿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滑动生涩的情况。
位于鼠标左右按键之间的生物指纹识别器
鼠标左右按键使用了传统的清脆型设计,伴随着每次的按压其均会发出“咔哒”的响声。位于鼠标左右按键之间,P8010笔记本设计有一颗生物指纹识别器,配合内置的TPM1.2安全芯片该机能够稳妥的保护用户存于其中文件不被他人恶意窥视。
#p#副标题#e#
·系统扩展接口分布
笔记本机体右侧接口
提供有PCMCIA卡插槽
笔记本机体左侧接口
提供有D-Sub视频输出接口
与之相对在机体左侧则分布有更加丰富的系统扩展接口,其中包括笔记本电脑锁、电源接口、D-Sub视频输出接口、RJ45以太网接口、2个USB2.0接口、IEEE1394接口以及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笔记本机体前后两侧系统扩展接口分布
其中由于电池位置的原因,在P8010笔记本的机体后部并没有分布任何的系统扩展接口,只是将整机的散热出风口分布于此使笔记本运行时排出的热风不会对用户产生影响。而在整机的前部则设计有一个SD卡的读卡器以及无线网络的开关。总体来看,富士通P8010笔记本的系统扩展接口提供已经是十分丰富了,并且3个USB2.0接口的设计已经能够媲美传统的大尺寸产品了。
P8010笔记本机体底部同样采用镁铝合金作为主要材质,在靠近系统散热出风口的高温区该机还覆盖有用于隔热的绒垫,颇显人性化设计的深入。但是一贯出现在LifeBook笔记本上的滤尘网却没有被P8010所采用有些稍显遗憾。并且由于该机商务应用味道浓厚,所以在机体底部其还设计有一个扩展误的接口,通过选购笔记本扩展坞用户能够获得更加宽泛的使用环境。
笔记本机体底部设计
提供有2个SO-DIMM内存插槽
具备扩展坞插槽 高温区设计有隔热绒垫
系统扩展坞
位于机体底部,P8010笔记本提供有针对内存升级的一处开口,其中具备有2个SO-DIMM内存插槽。并且得益于英特尔965系列芯片组的使用,这款玫瑰金限量版的P8010笔记本标配有2条共4GB的DDR2 667系统内存。
笔记本标配的锂离子电池
另外该笔记本标配有一块7.2V 8700mAh的6芯锂离子电池。通过相应的数值我们可以计算出该电池拥有62.64Wh的较大容量,而对于该机的续航能力编辑将会在后面的评测中为大家进行展示。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